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两汉文学

677 人参与
开课时间: -
当前课程已结束 距离课程开始还有 加入课程 课程进行至第 周,共
人参与
开课院校 肇庆学院
建议学习时长 64 课时
学科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1. 先秦文学重点刚要(含学习目标及方法)
    2. 第1章 上古神话
    3. 第2章 《诗经》
    4. 第3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5. 第4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6. 第5章 屈原与楚辞
    1. 秦汉文学重点纲要
    2. 第1章 秦及西汉散文
    3. 第2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4. 第3章 司马迁与《史记》
    5. 第4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6. 第5章 两汉乐府诗
    7. 第6章 东汉辞赋
    8. 第7章 东汉文人诗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是语文教育、文秘、新闻等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从事语文教育和一切文化工作的基础,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科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分为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文学现象和主要成就。系统掌握不同文学史分期阶段的代表作家、经典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和文学形式等的特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格的塑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尤其要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具备一定文学素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所必备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它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是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培养较强的阅读、理解、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从横向角度讲,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类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里,是与语言类课程相对而存在的;从纵向的角度来讲,一是要考察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二是要了解自上个世纪初期以来语文学科的设置情况以及人们对“语文”二字理解的历程。因为就课程本身而言,古代文学是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活水,而现当代文学又是古代文学的实际出发点与归宿。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对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古代汉语等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并行课程为《古代汉语》,后续课程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共同形成中国文学体系。该课程具有纵横向联系特点、文史哲关联特点、中西联系特点。

前导课程:《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古代汉语》等。

后续课程:《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立足于作家和作品分析,通过诵读和欣赏使学生充分体验文学的美感,教会学生探索古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对学生古代文学理论、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分析,依据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突出师生间的导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课程前后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简单化。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了解各分期文学史发生发展与演进的脉络,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基本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轮廓、各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状况。

(2)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现象、文学史、文学运动及文学流派。 

(3)了解古代文学的伟大成就,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4)能够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  

(5)掌握与古代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古代典章制度、历史知识及古代汉语知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达到独立阅读中等难度文学作品的能力。

(2)熟读、背诵大纲规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吟诵中体会其写作技巧和艺术韵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文艺学、美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评述古代作家作品,具备独立分析、评论、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达到中文专业水平,具有自由表达独立见解的能力;

(5)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和文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6)培养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获取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2)提高审美情趣,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3)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4)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对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有基本的了解,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解决重点、难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
第二节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对文学的起源以及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有较好的理解,能理解和把握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和文学史地位。

【解决重点、难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先秦文学的特点

 

第一章 上古神话(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流传和保存
第二节 神话形象和神话故事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把握上古神话的涵义,理解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对上古神话的流传和保存,对上古神话故事和 神话形象等有基本的了解和理解;要求学生对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艺术特征及 文学影响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解决重点、难点】上古神话选读与神话形象分析;上古神话的精神和艺术特征

第二章 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第二节《周易》中的“卦爻辞”
第三节《尚书》中的殷周之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学生自学,使学生对现今可见的最早的文字材料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对殷商西周书面散文的形制和载录典籍有基本的认识;要求学生对《周易》“卦爻辞”的文学意味和《尚书》载录的殷周之文的文学特点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注意向学生讲授《周易》的重要思想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在课外对《周易》的自主研读,以蓄德养智,并启发学生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周易》文化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融汇传承。

【解决重点、难点】《周易》“卦爻辞”的内容和特点;《尚书》的记言与叙事

第三章 《诗经》(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和情感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学生自学,使学生对《诗经》的结集与流传有基本的了解、对《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有较好的理解;通过结合作品分类 解读,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把握《诗经》作品的主要题材、内容和思想情感,理 解其与周代社会生活的关系,能够从作品中领会蕴藏其中的文化精神;通过突出 对作品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美的鉴赏分析,使学生充分理解《诗经》重要作品的思 想意蕴和艺术特征,习得分析《诗经》作品尤其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关雎》《蒹 葭》《式微》《子衿》等作品的角度与方法。

【解决重点、难点】《诗经》的内容和情感;《诗经》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 《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左传》

第二节《国语》及《琐语》《穆天子传》《晏子春秋》

第三节《战国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先秦历史散文文献如《春秋》《左传》 《国语》《琐语》《穆有天子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有基本的了解,对其思 想内容和文学性以及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认知;通过结合代表性作 品的讲授和学生自学,使学生较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左传》《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使学生习得阅读、理解、分析《左传》和《战国策》等历 史散文尤其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 谏》等篇章的角度和方法。

【解决重点、难点】《左传》的叙事艺术和语言特色;《战国策》的人物描写 和语言艺术

第五章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老子》《孙子》《论语》《墨子》
第二节《孟子》

第三节《庄子》
第四节《荀子》《韩非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文献如《老子》《孙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有基本的了解, 对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有较 多的认知和理解,从孔孟、老庄及其他诸子的思想中吸取营养,以蓄德养智;通 过结合代表性作品的讲授和学生自学,使学生理解《老子》《孙子》《孙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特点,较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和特色,使学生习得阅读、理解、分析《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散 文篇章尤其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论语(十二章)》《孟子·富贵不能淫》《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等篇章的角度和方法。

【解决重点、难点】《论语》的文学性;《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庄 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8 学时)

【教学内容】

  • 屈原的创作与楚辞的产生
  • 《九歌》《招魂》《天问》
  • 《离骚》
  • 《九章》及其他

第五节 屈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宋玉辞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楚文化及楚辞的产生和流变、屈原和宋玉的文学创作情况与文学成就、屈原的文学地位及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基本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结合代表性作品的讲授和学生自学,使 学生深入领会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人格精神,掌握《离骚》的内容与精神和艺术特 点、《九歌》《九章》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尤其要习得对《离骚》《湘夫人》《橘颂》等名篇的思想情蕴和艺术特征的解读和鉴赏。

【解决重点、难点】屈原的生平思想与人格精神;《离骚》的内容与精神和艺 术特点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1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
第二节 作家群体及作家心态
第三节 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 秦汉文学的特征与嬗变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对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代作家群体及作家心态有较多的认知,理解秦汉文学 的特征与嬗变过程。

【解决重点、难点】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代作家群体心态;秦汉文学的特征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秦代散文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散文

第三节 西汉中期的散文

第四节 西汉后期的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述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秦至西汉时期产生 的《吕氏春秋》《春秋繁露》《淮南子》《盐铁论》《说苑》《新序》《法言》等典籍 文献及秦至西汉散文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对李斯、贾谊、晁错、枚乘、邹 阳、董仲舒、刘向、杨恽、扬雄等作家的散文创作有基本的了解,理解《吕氏春 秋》《淮南子》《盐铁论》的文学特色,掌握《谏逐客书》《过秦论》的思想和艺术 特征。注意《吕氏春秋》中有一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

【解决重点、难点】《谏逐客书》《过秦论》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章节考核】秦代散文;西汉前期的散文;西汉中期的散文;西汉后期的散文

第二章 西汉辞赋(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第二节 贾谊《吊屈原赋》及骚体赋创作

第三节 枚乘的《七发》

第四节 汉武帝时期的赋作
第五节 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第六节 其他辞赋创作与游猎赋的承袭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西汉辞赋创作的承变发展有基本的了解,对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等作家的辞赋创作 有较多的认知,能结合代表性作品理解骚体赋、散体大赋的文体特征,理解《吊 屈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洞箫赋》《神乌赋》《羽猎赋》《长杨赋》等 汉赋名篇的内容和特色。

【解决重点、难点】贾谊《吊屈原赋》及骚体赋的特征;枚乘的《七发》;司 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创作

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涵与“实录”精神

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司马迁的生平与《史 记》的成书过程、体例创新等有较多的了解,对司马迁的人格精神、《史记》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有较深入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对作品的研读分析,较充分地 理解和掌握《史记》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精神,理解和掌握《史记》的艺术成就, 尤需使学生习得对史传散文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与方法。注意中学语文课文《周 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当作为分析《史记》人物描写的分析 案例之一。

【解决重点、难点】《史记》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精神;《史记》的文学成就

第四章 东汉辞赋(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东汉散体赋的沿袭与京都赋主题
第二节 班固的辞赋观及其辞赋创作
第三节 张衡的京都赋与新抒情赋
第四节 东汉其他辞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东汉辞赋的创作情况和承变有基本的了解,对班固、张衡、马融、蔡邕、赵壹等作家的辞赋创作有 较多的认知;通过阅读作品,理解《两都赋》《二京赋》《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等名篇的内容和特色。

【解决重点、难点】班固的辞赋观与辞赋创作;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 疾邪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五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书》的成书及其体例
第二节 《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汉书》的文学价值及影响

第四节 东汉其他史传散文
第五节 东汉论说散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东汉散文创作情况和主要作家、对《汉书》《越绝书》《吴越春秋》《汉纪》《新论》《论衡》《潜夫论》等文献有基本的了解,理解《吴越春秋》《越绝书》的文学特色,对班固生平、《汉 书》的成书和体例、《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汉书》的文学影响等有较多 的认知,结合作品理解和掌握《汉书》的文学艺术特色。

【解决重点、难点】《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汉书》的文学价值

第六章 汉代乐府诗(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乐府与乐府诗
第二节 汉乐府诗的情怀表达
第三节 汉乐府诗的叙事方法
第四节 汉乐府继承的诗歌传统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汉代乐府诗产生的背景、作品类别和流传存录情况、汉乐府继承的诗歌传统和影响等有基本的了解, 通过对作品的例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汉乐府 诗的叙事方法。注意结合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 军征》等作品的分析研讨,使学生习得分析叙事类诗歌的角度和方法,启发学生 将来如何教学。

【解决重点、难点】汉乐府诗的思想情感;汉乐府诗的叙事方法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楚声与西汉文人诗
第二节 五言诗的形成与东汉文人诗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对汉代文人诗的创作

情况和演化轨迹有基本的认知,通过对作品的例析研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古 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使学生习得分析对此类作品的角 度和方法,启发学生将来如何开展教学。注意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庭中有 奇树》,当作为教学案例之一。

【解决重点、难点】《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课程团队

张志帆

肇庆学院

张志帆

肇庆学院

中国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城市文化与文学、现当代文学、晚明小品、语文教育。 /省級項目:《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篇)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融合“翻转课堂”与“课程思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之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391)。 /市級項目(1):对分课堂运用于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研究(项目编号:ZQJYY2020097)。 市級項目(2):以“肇庆包公”提升肇庆城市品牌形象研究. (项目编号:20ZC-10)。

推荐课程 查看更多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两汉文学

  • 刘世锦委员解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命题

  • 2022年秋季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发展对象培训课程

提示

您当前登录的不是学生账号!
请先退出后用学生账号登录。

退出当前账号
提示

抱歉!
本课程暂时不对外校学生开放。

去看看其他课程
提示

恭喜~您已经成功加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两汉文学》

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