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

  • 课程思政
  • 传统文化
  • 通识课程
开课时间: -
当前课程已结束 距离课程开始还有 加入课程 课程进行至第 周,共
人参与
开课院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建议学习时长 30 课时
学科分类 通识/课程思政/文化艺术类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 第一章  敬事而信
    1. 第一节 跑龙套
    2. 第二节 元祐党籍碑的刻工故事
  • 第二章  安生服业
    1. 第一节 职业
    2. 第二节 出租车司机
  • 第三章  执经达权
    1. 第一节 《难篇》一则
    2. 第二节 管仲论
  • 第四章  进德修业
    1. 第一节 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
    2. 第二节 我们在现代化中缺少了点什么——职业道德
  • 第五章 真气深情
    1. 第一节 书林皋亭
    2. 第二节 蟹会
  • 第六章 釐尔女士
    1. 第一节 《诗经》三则
    2. 第二节 霍小玉传
  • 第七章 修辞立诚
    1. 第一节 《非相》节录
    2. 第二节 容忍与自由
  • 第八章  谈言微中
    1. 第一节 说笑
    2. 第二节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第九章 民胞物与
    1. 第一节 西铭
    2. 第二节 知行合一
  • 第十章 魏晋风度
    1. 第一节 与山巨源绝交书
    2. 第二节 《世说新语》节录
  • 第十一章  纵横江湖
    1. 第一节 《刺客列传》节录
    2. 第二节 非攻
  • 第十二章  生死攸关
    1. 第一节 《金石录》后序
    2. 第二节 《病隙碎笔》节录
  • 第十三章  传神写照
    1. 第一节 隐秀
    2. 第二节 红楼文化有“三纲”
  • 第十四章  神降明出
    1. 第一节 《庄子·天下》节录
    2. 第二节 盐铁论·本议
  • 第十五章  惠此中国
    1. 第一节 中国民族之克难精神
    2. 第二节 工作而等待

“大学语文”课程是为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以及有意愿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文化品格的社会人士开设的一门人文通识教育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和写作能力,具备在汉语文学、文化方面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多元化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获得理性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感情、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值等多方面的感染与熏陶。

该课程精心进行项目化设计,以“生生之谓易”的文化精神为命意,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机”为纲要,别出心裁地提炼出“敬事而信”“真气深情”“民胞物与”“传神写照”等十五个学习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着力点,使学生通过内容的学习和讨论,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意愿与动力。同时,通过人文通识素养向专业技能的浸染与渗透,协助学生在认知、技能、品质、道德等方面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兼具专业技能与职业人文精神的创新型现代职业人才。

该课程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团队精干,他们是知名鲁迅研究学者张克教授,人文教研室主任、诗人赵目珍副教授,大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坤副教授,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昆曲研究专家安裴智副教授,骨干教师赵改燕老师、张斐斐老师。 多年来,在课程教学团队的努力之下,该课程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文化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两次),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精品开放课程三等奖等奖项。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之下,课程教学团队仍将奋勇向前,立志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洪流中不断进步,以实际努力陪伴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长,最终促成其理想人格的养成。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要

课程名称

中文大学语文      

英文College Chinese

课程代码

1400821102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学时,理论16学时,讨论与实践16学时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核心课程 一般课程 拓展专业课程

专业教育:  基础课程   核心课程   拓展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适用专业

文科类专业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教学方式

面授  £实验  实践  网络  研讨  £其他___________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是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文科类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人文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备在汉语文学、文化方面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多元化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获得理性智慧的启迪,又受到思想感情、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值等多方面的感染与熏陶。

三、教学目标

(一)素质(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善良与正直的品行,提升善待他人的觉悟

2)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个人职业,努力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3)培养学生尊重和接纳的意识,养成正确的待人接物的品质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容忍和自由的关系,养成宽容的习惯

5)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意识,提升知行合一的素养

6)培养学生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提升思想上的格局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本课程内容设计与理念以及实践性的教育、全人教育的内涵

2)了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职业院校学子的基本精神资源

3掌握职业道德的内涵、外延及其与人格素养的关系

4)理解情感能力与体面工作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对情感的表达方式

5掌握一些说服的智慧和技巧理解幽默在表达中的奥妙

6解魏晋风度的内涵及其表现了解文人与侠客的渊源关系

7理解中华传统美德中知足常乐、体谅他人的思想

8理解儒家对世界秩序的构想掌握道家对中国思想格局的把握

9掌握中华文化神韵的核心及关键所在

(三)能力目标

1)具备体验“跑龙套”的价值和尊严的能力

2)具备处理情感能力与体面工作平衡的能力

3)具备根据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异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具备对人情世故接纳与反省的能力

5)具备体验生命张扬与隐忍的能力

6)具备体验和感受伤逝之痛的能力

7)具备掌握中华文化的神韵和奥妙之所在的能力

8)具备对国家治理的策略研判、分析的能力

9具备汉语文学文献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

10)具备在认知、技能、品质、道德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

课程注重职业人文传统人文教育的交融与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为着力点,以学生的职业生命成长为旨归,通过适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协助学生在认知、技能、品质道德等方面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意愿与使其成为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创新型现代职业人才。

在体系设计上,课程以“生生之谓易”的文化精神为命意,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机”为纲目,别出心裁地提炼出“敬事而信”“真气深情”“民胞物与”“传神写照”等十五大重要主题。通过主题(项目设计和专题式学习、讨论,致力于学生汉语阅读与理解能力、语言表达与问题分析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提高。同时,通过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最终促成学生理想人格的建立。

五、教学内容安排

1 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项目

(单元)

任务(节)

知识内容与要求

实践(讨论)内容与要求

素质(思政)内容与要求

 

讲授

实践

合计

单元一

序论

1.1本课程的立意与目标

1.了解“生生之谓易”的课程精神

2.理解实践性的教育目标及价值取向

3.掌握全人教育与完整理想人格结构建立

结合儒家思想和西哲教育思想的相关资料,体会何为完整的人格结构”,并讨论其如何建构

通过对有关人格培养的文献的学习,培养对理想人格建构的意识

1

0

1

1.2本课程的愿景、期望与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愿景与期望

2.了解本课程的要求

0

1

1

单元二

生存

2.1敬事而信——以叶灵凤《元祐党籍碑的刻工故事》为中心

1.理解两个元祐党籍碑的刻工故事

2.领会职业道德与良知的关系

结合小人物的正直与善良,就“平庸之恶”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养成正直、善良的品性

1

1

2

2.2安生服业——以汪曾祺《职业》为中心

1.了解汪曾祺及其文学作品

2.领会《职业》的内容及主题

3.体验职业的苦辛,掌握其与积极生活的关系

结合个人现实生活,讨论和体验“职业的苦辛”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

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正确认知,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1

1

2

2.3执经达权——以苏洵《管仲论》为中心

1.了解三苏及其翻案文章

2.掌握《管仲论》的立意及其论证

通过文章分析,讨论如何评判历史人物,体验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锻炼其思辨品格

1

1

2

2.4进德修业——以黄炎培《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为中心

1.了解黄炎培人生经历及其人生观

2.掌握黄炎培所论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

观看与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关纪录片,讨论对职业教育精神资源与文化自信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职业教育精神资源的认知,培养其文化自信

1

1

2

单元三

生活

3.1真气深情——以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为中心

1.了解古代家书常识

2.了解郑板桥及其作品

3.掌握书信中所体现出的郑板桥思想

观看郑板桥相关的小视频,结合文章体会“板桥家法”中的民本思想,以及郑板桥的反省意识

培养学生的悲悯之心和反省意识

1

1

2

3.2厘尔女士——以蒋防《霍小玉传》为中心

1.了解“唐传奇”有关的常识

2.领会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分析

结合故事就“如何尊重与接纳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养成对女性意识尊重和接纳的习惯

1

1

2

3.3修辞立诚——以荀子《非相》(节选)为中心

1.了解荀子及其著作

2.领会荀子说话的技法、谋略

观看“奇葩说”“吐槽大会”“脱口秀”等视频片段,掌握表达中的智慧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言说技能,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1

1

2

3.4谈言微中——以钱锺书《说笑》为中心

1.了解钱锺书及其作品

2.领会“幽默为何不可以提倡”

阅读梁实秋、林语堂、司马迁的相关文章资料,体验并讨论幽默的奥妙所在

培养学生理解幽默的能力,提升其人生的品味

1

1

2

单元四

生命

4.1民胞物与——以王守仁《知行合一》为中心

1.了解王守仁及其心学内容

2.掌握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具体内涵

通过现实案例(如孝顺父母),讨论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意识,提升知行合一的能力

1

1

2

4.2魏晋风度——以《世说新语》(节录)为中心

1.了解魏晋风度的内涵与表现

2.了解刘义庆及其《世说新语》

3.领会魏晋人物的情趣与格调

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相关视频,讨论生命中的隐忍与张扬的辩证问题

培养学生体验生命的能力,加强生命教育意识

1

1

2

4.3纵横江湖——以司马迁《刺客列传》(节录)为中心

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

2.了解《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故事

3.领会“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思想

通过刺客的故事,体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忠诚与义气,讨论古今忠诚与义气的异同

培养学生体验忠诚与义气的能力,养成其忠诚、正义的品格

1

1

2

4.4生死攸关——以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为中心

1.了解李清照、赵明诚与《金石录》

2.体验残酷生存环境中的伤逝之痛

结合文章内容和李清照相关传记,讨论“伤逝之痛”的经历及其应对方式

培养学生体验伤逝之痛的能力和共情的品性

1

1

2

单元五

生机

 

5.1传神写照——以刘勰《隐秀》为中心

1.了解刘勰与《文心雕龙》

2.掌握隐与秀的内涵及辩证关系

结合中华诗词中的优秀作品,就经典中存在的隐与秀的辩证关系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养成对经典作品阅读和鉴赏的意识

1

1

2

5.2神降明出——以桓宽《盐铁论·本议》为中心

1.了解桓宽及其《盐铁论》

2.领会国家治理的两种策略

结合文章中的辩论与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养成关心国家治理的意识

1

1

2

5.3惠此中国——以冯至《工作而等待》为中心

1.了解冯至及其作品

2.了解抗战时期中国为更生做出的努力

2.领会“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的现实意义

对比历史,结合现实,在“古今之争”的高度上,体会中国与世界文明应当如何进行对话

培养学生与世界对话的意识,提升思想格局

1

1

2

课时合计

16

16

32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设施

1.硬件设施:人文教研室办公室总面积40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1000册,电子图书10万册,电子期刊1万册,百度网盘资源库2个,微信公号1个,音视频200小时。每位教师配有电脑1台,提供有线和wifi接入,能够保障信息化教学的备课和办公;学校教育信息中心为办公提供正常的网络信息和技术支持。

2.软件设施:教学办公设备配备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影音播放器等基本软件,另配备有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采用“线下课堂+线上平台”的混合教学方式,发布拓展资料如教学视频、PPT等,互动、作业提交和评价均在现场及线上实现。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电教设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项目活动、文本、图片、电影、音乐等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法上,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法与讨论法并重,促进课堂的项目化,给学生创造切身体验人文理念的机会,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

教学资源及开发利用

1.教材

张克、张坤、赵目珍主编.大学语文[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2.

2.参考资料

[1] 张克主编. 职业人文读本[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克、张坤、赵目珍主编.大学语文[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2.

[3] 赵目珍等编. 学生志(四卷)[Z].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20.

[4] 西南联大国文课[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5] 民国语文[M].胡适、鲁迅、梁启超等.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

[6] 教辅:张克主编. 国文课絮语(自编),出版中。
(四)教学评价

以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实际收获为旨归,以他们的学习质量为导向,结合大学语文知识、技能、素质等几项目标达成的情况,评价方式为形成性考核,以实际效果为教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涉及考勤、互动、作业、视频学习、期末考核等若干方面。

 

推荐教材

大学语文(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版)

定价:

作者: 赵目珍 张克 张坤

ISBN(国内):

出版社:https://mp.weixin.qq.com/s/jNciSu5NMtA9k8gnUY4fhQ; ( 2022年01月01日 )

教材特色: 自媒体版(微信公众号版)教材是“大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特色”教材,收藏链接后,可以随时随地打开阅读每一篇课文,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该教材除了放置教材课文内容,还放置了课文的阅读建议,同时精心运用插图、视频、拓展材料等进行排版,既有内容趣味性上的增强,又有美感上的提升,使文章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这无意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团队【 查看团队详情】

  • 赵目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赵目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赵目珍,文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深圳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讲“大学语文”“文化与人生”等课程。主编《文化与人生教程》等教材,出版《探索未知的诗学》等专著以及《观察星空的人》等诗集多部。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文化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展演表演类活动指导教师二等奖、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 张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张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张克,博士,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八届客座研究员。主编《职业人文读本》《国文课》等“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策划出版《学生志》四卷。另著有《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马蹄集》《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都市化进程》等论著;主编有《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等。曾获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学术论文一等奖。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
  • 张坤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张坤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张坤,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暨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主讲“大学语文”“文化与人生”“佛学智慧与幸福人生”等课程。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项目2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及金课项目各1项,以第二主编身份参编教材《大学语文》。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期刊6篇,核心期刊5篇。
  • 安裴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安裴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安裴智,副教授,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主讲“大学语文”“文化与人生”“大学戏曲鉴赏”等人文通识课程。曾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1项,著有《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等专著。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荣获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比三等奖,广东新闻奖、深圳新闻奖等奖项。
  • 赵改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赵改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赵改燕,讲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就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现教育学院),任人文通识教育专任教师。主讲“大学语文”“文化与人生”等课程。发表教研论文《“职业的人”与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初探》等多篇。作为主讲教师参加2019年、2020年广东省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两次二等奖。
  • 张斐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张斐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张斐斐,硕士,讲师。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就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现教育学院),任人文通识教育专任教师。主讲“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文化与人生”等课程,多次获得教学优秀。作为主讲教师参加2019年、2020年广东省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两次二等奖。出版《家庭幸福的艺术》等专著,参编《文化与人生教程》教材。

推荐课程 查看更多  

提示

您当前登录的不是学生账号!
请先退出后用学生账号登录。

退出当前账号
提示

抱歉!
本课程暂时不对外校学生开放。

去看看其他课程
提示

恭喜~您已经成功加入《大学语文》

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