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讲座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 应该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一个观念---关于引起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 。高校教师的上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专业基础深厚、有创造精神的学生,但“传授”“培养”多是教师的行为,学生似乎是被动的。教学工作应包括教和使学生有效地学两个方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讲究教学技巧。其中一点尤为重要: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即要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对专业感兴趣。兴趣会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兴趣,学生要么不能接受,要么接受了也不会作进一步思考。长期填鸭式教学,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通过言行让学生敬服,让学生感受到在中闲古代文学滋养下的教师在思考问题、讲话、写文章时表现出的思想深度与切近人情、社会的动人之处。其次,要上好每一堂课。如果教师只将上课着作职业,要让学生喜欢是不可能的,教师的态度会无形中表现出来文学是否重要。
古代文学课有自身的特点。除按一般的教学规律与技能作好教学计划与组织等工作之外,还应注意: 一 ,古代文学是研究作品的,其牵扯的时段又很长,带有“史”的性质。单个学生读书虽然不多,但学生群体的阅读范围加起来却可能很宽。他们会问及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多读书,有较宽的知识面。二,不能把古代文学作品视为古人随意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只是简单地为继承而学习是不够的。教师授课要讲出作品体现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从中聆听数百、千年前古人的心声。只有沟通今古之情,才能缩小作品与学生的时代、语言跟离感。
大学课程都有一个由课内带动课外的问题,因此要形成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就课内带动课外而一言,需要注意两点:一、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必读书和参考书。二、指导学生组织课外读书会、朗诵会,讨论会和专题研究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中应有的一种意识,必须从头到尾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第二部分, 《 继承、守正与创新---论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学风培养 》 。各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文学研究以作品、作家、文学活动及其背景为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研究性著作与作品之间,要多读作品;在教材与其他选本、注本之之间,要鼓励学生多读好的选本、注本,使学生的阅读范围从狭窄的教材扩展为无限延伸的世界。本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首先要养成脚踏实地的作风。研究文学要读作品,读古代作品要重视旧注,尤其是那些距作者时代较近的注本和集大成注木,不能随意作解。即使专攻文艺理沦、文艺美学者,也要多读作品,不能脱离作品而奇谈怪论,甚至提出伪命题自发空论。教师所讲观点应是学界公认的;如果是新观点,则要证据充分。教材如无问题,应遵循它:其他有价值的看法也可以介绍,但不能哗众取宠地随意讲些没有意义的东西 。学生如提及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观点,教师也应讲出其不能成立的原因。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各环节、各方面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以端正学风的教育,让学生向扎实地打好古代文学基础方向努力。
扎实地打好古代文学基础的基础,就是指:一、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心理学的基础:二、文字、音韵、训话与文献学基础:三、古代史与古代文化方面的基础,包括历史、民俗、官制、历史地理等。木科教学首先应强调扎实读书,使学生多儿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总之,扎实读书是一切研究的起点。
学生从喜爱古代文学到不断拓展文学知识,再到深入研究一些文学问题,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风,便也能认识到文学研究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即将反映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先民心声、民族精神的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正确地介绍给人民群众与子孙后代。
总之,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将踏实的学风教育同增强创新意识结合起来。
1.应该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一个概念
2.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学风培养
3.要让学生做好学术创新的准备,为推动学术的发展而认真学习和工作
4.认真阅读作品是古代文学研究创新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手段